目前,基金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相比季报,中报和年报除了会披露基金全部的持仓外,还会披露一个指标,就是持有人结构,能够看到个人和机构的...
2023-05-29 0
眨眼间,2023年已经迎来了一季度的尾声,喜欢看体育赛事的小伙伴?相信你们一定听过“垃圾时间”这个术语,它指的是当双方分差悬殊、落后方无从追赶时,参赛选手“佛系”把比赛打完的这段时间,也可以理解为进入了“躺平”阶段。
2023年以来上证指数收盘价
数据来源:Wind,2023.1.3-2023.3.24;指数过往不预示未来表现
如果我们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投资中,或许也可以用来生动地指代不出现大涨大跌的横盘震荡时间。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走势都较为模糊,行情反复却又看不到突破信号。
为何市场走得如此纠结?
其实,A股的生态正在悄无声息地迎来积极的转变。在全面注册制实施以及新交易制度出台的背景下,市场情绪趋于稳定,市场的韧性进一步加强;板块和个股大起大落的现象减少,“妖股”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幅下降;价值投资、中长期持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市场目前的“躺平”状态可能会维持多久呢?打破“躺平”可能需要借助外力。目前市场处在一个业绩空窗期和政策发布期。从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以稳健且高质量发展为主,未来发布的一些政策或许不太可能超越市场预期。所以,政策上或难以打破目前的平衡状态。
后期有望打破平衡的时间点可能是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发布期或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告期。如果一季度宏观数据或上市公司业绩的修复情况超预期,那么市场还是有望向上打破平衡的。
a股“躺平”是常态?
事实证明,A股投资市场中,“躺平”阶段是常态。市场收益是非线性的,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仅有的少部分时间。
如果我们观察近10年上证综指的日涨跌幅分布情况,不难发现,在过去2433个交易日中,日涨跌幅大于等于2%的交易日仅有127个,占比不到6%。
近10年上证综指日涨跌幅分布
数据来源:Wind,2013.3.25-2023.3.24;指数过往不预示未来表现
因此,这些10年中不到6%的交易日对于我们的投资过程来说,尤为珍贵。这具体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投资收益中的呢?
我们以持有偏股混合型指数为例:如果错过单日涨幅较高的交易日,我们的收益率就会出现溜滑梯般的下降。仅仅错过5个涨幅最大的交易日,累计收益就减少了接近一半;错过15个涨幅最大的交易日,累计收益直接由正转负。
近15年错过单日涨幅最高的N个交易日的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2008.1.2-2022.12.31;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测算;错过单日涨幅最高的N个交易日收益率=(1+N1)*(1+N2)*...*(1+Nn-x)-1,其中N1-Nn-x为除去涨跌幅最大的X个交易日后剩余天数的日涨跌幅;指数过往不预示未来表现
因此,虽然市场目前进入了“躺平”阶段,但因为我们无法预测何时行情会到来,所以保持在场依然是很重要的。
市场“躺平”≠我们“躺平”
市场“躺平”不意味着投资者们也应该直接“躺平”。与之相反,基金投资,厚积才能薄发,在大多数的时间中,聪明的投资者会积蓄足够的实力等待下一次的起跳机会。
在或短暂或难熬的市场“躺平”期,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总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沉下心来,坚定投资信念
在难熬的横盘震荡期,投资信念是指引我们的明灯。不妨回归初心,想一想你做投资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现在是否出现了偏离?如果并未偏离,按照均值回归的逻辑,市场的短期波动只是投资路上的噪音,并不影响我们的最终收益。只有坚定这一信念,才能心无旁骛地秉持初衷,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积少成多,考虑适时定投
想要完全避开“躺平”期,对于没有过硬的择时能力以及判断力的我们来说几乎不可能。但是,有一种不需择时的懒人投资法历经牛熊考验依然被公认有效,那就是定投。在市场横盘震荡时,单纯的逆向投资可以算得上是一件逆人性的事,大部分投资者很难坚持。而基金定投或许能帮助你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按照起初设定的节奏坚持,积少成多,等待“微笑曲线”的漂亮收尾即可。
审时度势,做好仓位管理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用来投资的仓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情况、生活结余、薪资奖金乃至家庭重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市场的“躺平”期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大家不妨趁这段时间重新梳理下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配置状况,结合市场目前所处的位置,对于自己配置在基金乃至其他资产上的仓位重新审视并根据情况优化调整。
理性思维,开启账户健诊
和仓位管理一样,你的基金账户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健康诊断。在市场进入“躺平”阶段后,不妨也将脚步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现在所持有的基金情况,比如出现浮亏的基金是否需要及时割肉?持有基金的风格与赛道是否过于单一导致组合不具备反脆弱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寻求理财经理或投资顾问的专业建议。
回顾复盘,总结经验教训
市场的“躺平”期是用于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大好时机。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投资道路上的几次“关键操作”,无论成败与否,相信大家都能从复盘中收获经验与教训,帮助自己在未来更加理智、做得更好。
市场的“躺平”阶段是常态,也是A股生态迎来积极转变的必然结果。与其日日焦虑,不如心平气和、持续进化,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有耐心的投资者。
相关文章
目前,基金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相比季报,中报和年报除了会披露基金全部的持仓外,还会披露一个指标,就是持有人结构,能够看到个人和机构的...
2023-05-29 0
经历长久的低迷后,CRO、医疗服务板块今日开盘大涨。 场内基金方面,多数医疗相关ETF涨幅居前,板块内凯莱英、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等个股集体拉升。...
2023-05-29 0
问题一:机构持仓占比对基金业绩有影响吗?要怎么查? 机构被认为是聪明的、专业的投资者,他们在挑选基金的时候维度多样,程序严格,所以市面上流传着“...
2023-05-29 0
人间四月天,A股也颇有一番生机勃勃的春意,沪深两市的交易很是活跃。进入二季度,经济复苏,正在发生;市场主线也愈发清晰起来。二季度,市场会更好吗?基...
2023-05-29 0
经历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触底反弹”,近来的行情似乎有些“颠簸”。尽管沪指成功收复3300点,但市场分化却十分明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边...
2023-05-29 0
黄金又涨了! 自3月以来,黄金的价格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3月以来涨幅达10.91%。 今天,趁着越来越...
2023-05-29 0
从长周期的角度出发,医药一直是和消费齐名的长坡厚雪赛道。 虽然自21年6月以来,医板板块一直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医药生物(申万一级)指数历史最大...
2023-05-29 0
上证指数拉锯了一段时间,四月再次站上3300点。许多人此时陷入了“选择困难症”:犹豫是否可以加仓,又担心未来走势。明白追涨杀跌不可取,但底部买的太...
2023-05-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