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拉榜单、看排名”又成为了一些投资者买基金的常规操作。 尽管我们总在强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短期业绩不意味着可以持续,但...
2023-05-26 7
这周股市再次进入震荡区间,很多投资者抱怨,快回本的基金又跌回去了。面对浮亏,基民除了硬扛还能做什么呢?
单边持续下跌可能性极小
从宏观上看,2023年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局之年。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定调中更强调“高质量”,不搞强刺激,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全年经济走向复苏势头明确。有卖方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当前市场的纠结在于当前市场风格在强预期与弱现实的矛盾,随着“两会”后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我国经济复苏趋势明确,机构一致预期今年股市表现强于去年。因此,得出结论:单边持续下跌的可能性极小。
另外,二季度还是有比较多可以积极乐观的理由:
1)二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空间均有望好于当前市场预期;
如果股市长期向好,此时该怎么做?
其实,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投资世界的二八法则:收益的80%,可能就来自20%的时间。
如果你想要避开跌幅最大的十个交易日,那么你大概率也会错过涨幅最大的十个交易日。
对我们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坚持,“保持在场”是获取长期稳健收益的必由之路。面对股市震荡,保持从容的心态,是更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观。
具体做法是:
1、检视你的投资组合。
复盘所持有的基金,看下你的持仓基金切片业绩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搭配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数据一起观察,若长期业绩明显跑输同类,那么需要深度复盘其缘分。此外,你也要检视投资组合中各个基金的重仓股、行业是否过于集中暴露。若行业集中度过高,或者是雷同的重仓股太多,那么盈亏同源,涨跌相关性就高,或不利于基金组合的长期稳健表现。
2、均衡配置、组合投资。
一方面,优选3-4只均衡配置的综合型权益基金作为“核心”底仓,它们的短期业绩不一定是最亮眼的,但中长期持有更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健的收益。
另一方面,凭借对后市行业表现的预判,来配置5-6只行业主题基金或者具有明显风格特征的权益型基金。也可通过分散投资价值/成长、大/中/小盘等来分散风险。
3、坚定持有,保持在场,逢低布局。
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搬家是大势所趋,投资者要拥抱权益资产,长期投资,保持在场,追随优质企业,去获取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4、也可以选择定投,于固定时间买入固定金额或固定份额的投资方式,一般不需要择时,“下跌攒份额,上涨攒收益”,通过分散投入来平滑持有成本。
我们一起携手穿越牛熊,实现投资长虹!
相关文章
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拉榜单、看排名”又成为了一些投资者买基金的常规操作。 尽管我们总在强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短期业绩不意味着可以持续,但...
2023-05-26 7
最近的市场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基民中有的坐上了AI的快车,有半导体翻身的,但也有踏空行情、拍断大腿的“局外人”。 有投资者抱怨说:每次看到涨起来...
2023-05-26 8
自去年11月初以来,国内外多重利好共振,A股否极泰来,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不少基民的口袋也开始逐渐“回血”。但面对短期不断的小波动,也有人在纠结是否...
2023-05-26 6
近期的人工智能AI投资热,不仅带火了TMT板块,也让处于周期底部的半导体行业迎来了转机。 截至2023 年4 月3 日,半导体产业指数相较于去年...
2023-05-26 6
4月4日,中字头板块走高,中国中铁、中储股份涨停,中国交建、中国电研、中国铁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涨超5%。 “中特估”调整结束了?卷土重来还...
2023-05-26 7
四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人工智能概念带领着TMT板块继续狂飙。Wind数据显示,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上涨了4.61%(4月3日),今年以来已上涨45.52...
2023-05-26 6
本来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周末,结果因为一条消息激起了波澜。 OPEC+八国产油国宣布从5月至2023年年底自愿削减原油产量。 根据产油国目前宣布减...
2023-05-26 5
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公募基金需要在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披露基金年度报告。截至上周,各大基金的“2022年度期末考成绩单”已经披露完毕了。 年报...
2023-05-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