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港股资讯文章正文

宏观视野:国内消费需求于第四季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美港股资讯 2022年09月15日 16:28 553 来源:网络

核心观点

就业形势、防疫政策以及收入分化情况显示当前消费需求扩大面临的约束其实小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而且消费刺激政策力度,疫情对消费意愿冲击小。因此,4季度国内消费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

无论是否包含汽车消费上海疫情结束后,社零当月同比回正时间都快于武汉疫情。从消费结构看,商品消费全面改善。除建材等个别商品外,6月以来其余商品零售额当月同比均保持正增长。服务消费困境反转迹象明显,餐饮收入同比降幅大幅收窄,线上服务消费同比降幅较疫情期间边际改善势头较为明显。

四方面因素决定上海疫情后消费修复速度更快:其一,武汉疫情不同央行问卷显示上海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意愿稳定,这表明消费场景的限制对社零的影响程度较高。因此,上海疫情结束后,叠加更大力度的消费刺激政策,消费修复速度更快。

2季度末以来持续优化的防疫措施对人员流动限制的约束减轻,这更有利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回暖。去年和今年暑期国内均有疫情反弹,但今年7、8月服务业PMI维持在临界值以上,而去年同期服务业PMI大幅跌破临界值。

城镇调查失业率、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以及EPMI就业分项指数与网络就业大数据均显示上海解封以来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并未受到限电、疫情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就业是收入先行指标,而收入又是消费的先行指标,中国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收入占比接近60%,就业形势的改善有助于居民收入增速的回暖,进而刺激消费需求回升。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验表明,收入分化加剧不利于消费需求扩张。2020-2021年我国收入分化情况一度有所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工资收入增速跟不上财产性收入增速,导致收入越低的家庭收入增速越慢,收入越高的家庭收入增速越快。今年以来收入分化情况明显好转。历史数据显示,消费增速与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相关性低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群体收入增速。

当前对基本面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消费领域,普遍默认年内消费受疫情和房地产低迷的约束难有起色。但其实当前能够影响消费需求有关的指标,不但好于2020年同期,也整体好于2021年同期。因此,消费形势有可能在4季度好于市场预期。

 

正文

今年中国经济遭遇多重冲击,稳增长大年面临过往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尽管政策频出,但经济迟迟不见起色。市场担忧房地产投资、出口对年内经济构成持续拖累,但多个指标显示,消费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若消费复苏形势好于预期,那么年内经济增速好于预期的可能性也将相应上升。

 

 

一、上海解封后消费修复速度快于武汉疫情

 

 

2020年4月初武汉解除封城后,社零当月同比8月转正,累计同比全年负增长。而2022年6月上海解封后,6月社零当月同比即由负转正,6月增速为3.1%,比5月增速加快9.8个百分点。前7月社零累计增速-0.2%,累计同比年内转正的可能性较高。也就是说武汉解封后社零用了4个月的时间当月同比才由负转正,今年上海解封后社零改善速度明显快于武汉疫情。

 

 

当然今年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这与2020年有较大的区别。从数据上看,今年6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3.9%,比5月加快29.9个百分点,这对6月社零回正有重大贡献。但是,不含汽车的社零当月同比也于6月回正,增速为1.8%,比5月加快7.4个百分点,而2020年不含汽车的社零当月同比直到9月才回正。并且,今年7月不含汽车的社零累计同比增速已经回升至正增长,2020年不含汽车的社零全年仍是负增长。所以,即使排除汽车消费,今年社零增速改善速度也快于武汉封城。

 

 

从商品零售数据看,相较于今年5月,7月消费增速仍为负增长的商品仅剩下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这可能与今年房地产销售低迷有关。其余商品零售均由负转正。例如,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当月同比从5月-15.5%回升至7月的22.1%,家电零售从5月的-10.6%加快至7月7.1%,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从5月的-3.3%回升至7月的11.5%。7月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也超过了10%。

 

 

服务消费数据呈现明显的困境反转特征。今年4月餐饮收入当月增速跌至-22.7%的年内底部,6月降幅收窄至-4%,7月进一步收窄是-1.5%。网上服务消费当月同比增速从4月的-48.8%回升至7月的-26.1%。

 

 

总之,上海解封后国内消费的修复不仅发生在商品零售额的回暖,服务消费也呈现加快明显改善的势头。2020年2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为3.1%,对应当季社零同比增速为-3.8%,今年2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为0.4%,对应当季社零同比增速-4.6%。从社零增速来看,似乎不能反映GDP增速明显差异。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年上海解封后,消费增速迅速回正呢?

 

 

 

 

 

二、央行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消费意愿较为稳定


 

 

 

 

 

 

 

上半年疫情对消费造成显著冲击。2月社零当月同比为6.7%,随后社零连续3个月负增长,4月社零当月同比为-11.1%,创武汉解封后的最低水平。这与2020年武汉疫情时的情况一致,消费增速在疫情期间显著下滑。然而,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武汉疫情和上海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意愿有明显不同。2019年4季度,愿意更多消费的储户占比为28%,2020年1-4季度愿意更多消费的储户占比分别为22%、23.4%、23.5%和23.3%。今年1-2季度愿意更多消费的储户占比为23.7%和23.8%。一方面,2季度上海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意愿没有如2020年1季度大幅下滑,反而还回升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愿意更多消费的储户占比也高于2020年水平。因而,我们注意到,武汉疫情期间,社零增速与居民消费意愿同步下跌,而今年社零增速大幅下跌,但居民消费意愿却保持稳定。

 

 

 

如何解释这个差异?一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4.7%,比2020年上半年高2.3个百分点,与疫情爆发前相比,2020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比2019年下滑了7.2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仅比2021年下滑2.2个百分点。即上海疫情对于居民收入的冲击要小于武汉疫情,这既是因为今年稳就业政策力度较大,也是因为武汉疫情全国经济按下暂停键,而上海疫情仅是局部地区按下暂停键。二是,收入相对稳定再加上消费刺激政策力度更大,因而居民消费意愿相对稳定,但防疫措施限制了许多消费场景,例如餐饮消费、交通服务、休闲娱乐等。这导致今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异常的增加。

 

 

上半年住户新增存款高达10.3万亿元,仅比历史最高水平2020年的11.2万亿元少9000亿元,比2020年上半年住户新增存款还多了20000亿元。尽管今年上半年也有疫情冲击,但冲击程度显然小于2020年同期水平,而且在居民消费意愿相对稳定的情况,居民存款反而比2020年上半年同期增长了25%左右。我们认为一个可能的合理解释是有部分新增存款是由于防疫措施导致在上半年未能消费,这部分存款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无关。2020年居民收入增速比消费支出增速高6.3个百分点。2021年收入回暖、消费支出增加,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速差收窄至1.1个百分点,因而当年住户新增存款下降至9.9万亿元,比2020年少1.3万亿。今年上半年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速差又扩大至4.2个百分点,因而住户新增存款有所反弹。

 

 

因此,我们认为有部分住户存款将在下半年转化为消费支出,从而对下半年消费回暖有脉冲式的推动。我们预计至少有2万亿的住户存款可以转为消费支出,这相当于2021年全年社零规模的4.5%左右。

 

 

 

 

 

三、优化后的防疫措施有利消费需求的释放


 

 

 

 

 

 

 

6月末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一是缩短了隔离时间,二是缩短了行程码回溯时间且不再显示星号,三是国际航班熔断时间缩短,四是取消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的申报要求,五是持有效APEC商务旅行卡赴华从事商务活动的外国人和持有效学习类居留许可的外国留学生入境。这些措施的优化是建立在大城市常态化核酸检测和中小城市短期静态管理基础之上。从今年以来的实践看,上述新的防疫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住Omicron的快速传播,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小于长时间的封城措施。

 

 

 

从近期的PMI指数走势看,优化后的防疫措施更有利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的释放。疫情以来的PMI数据显示,封城措施更利好于制造业,制造业PMI在疫情后波动性更低,跌破临界值的时间较短。但是,防疫措施优化后,7月以来的PMI指数出现了不一样的表现。7、8两月制造业PMI均低于临界值,而尽管7、8两月疫情再度反弹,尤其是西藏、海南、新疆等暑期旅游热门地区的疫情大规模反弹,但这两月服务业PMI始终维持在临界值以上,尤其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调研样本的财新PMI保持在55%附近。而去年同期,南京、成都、张家界等地也出现了一轮疫情反弹,当时的感染人数远低于今年,但服务业PMI在去年暑期明显回落,大幅低于临界值。

 

 

服务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部分消费并没有完全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中。社零的服务消费只包含的餐饮收入,占比约为10%。而最终消费支出包含了全部的服务消费,其规模远高于社零规模。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达到62万亿元,比社零多18万亿元。而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以长期高于商品消费占比。今年上半年居民用于服务消费的占比为52.7%,比商品消费占比高5.4个百分点。按照居民部门最终消费支出规模计算,这意味着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商品消费支出多2.4万亿元左右。

 

 

而疫情后,受冲击最严重的恰恰是服务消费。疫情前,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平均占比为53%,最高水平为53.9%。疫情后的平均水平为51.9%,最低水平为49.7%。

如何跟踪服务消费的情况。我们建议观察人员出行的高频数据,如高德拥堵延时指数、地铁客流量数以及民航航班量数据。7-8月间各地疫情反复期间,优化后的防疫措施并没有对人员出行造成明显影响。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人员出行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防疫措施优化的前提是坚持动态清零目标。因此,一旦大城市疫情在短期内显著反弹,消费需求依然会因此而受到阶段性抑制,例如近期深圳和成都的情况。静态管理下,两个城市人员出行显著下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释放。但若静态管理能在2-3周结束,其对消费的冲击也会小于更长时间封城的影响。

 

 

 

 

 

 

 

四、近期就业市场明显回暖


 

 

 

 

 

 

 

疫情后消费增速持续不及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预期的恶化。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政净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接近60%。也就是说,居民收入预期的恶化其实是就业预期恶化的结果。

2017-2019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月均水平为5.0%,2020年至今城镇调查失业率月均水平反弹至5.4%,尤其是大规模疫情爆发期间,失业率一度上升至6.0%以上。失业率的提升对应着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9.0%,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平均收入增速放缓至5.4%。同期,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从8.4%回落至2.2%。

可见,就业形势不改善,居民收入增速不提升,消费回暖就难以持续,防疫政策的优化与消费刺激政策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也难以持续。不过,数据显示,上海疫情结束后,我国就业市场形势也在逐步回暖。

第一,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快速回落。4月上海封城导致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1%,上海解封的当月失业率即回落至5.5%,7月进一步回落至5.4%。虽然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但就业主力人群25-59岁人口失业率在7月已经回落4.3%,这是历史同期的次低水平。

 

 

第二,网络就业大数据显示自6月起,招聘年均薪资水平显著提升,8月年均薪资达到19.5万元,创历史新高。从环比增速看,6-8月分别为18.3%、23.4%和11.9%,从同比增速看,6-8月分别为32.8%、66.2%和91.4%。虽然网络就业大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但也符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所反映的就业形势改善趋势

 

 

第三,PMI指数中的就业分项指数整体呈改善趋势。7-8月,制造业PMI虽然跌破临界值,但8月就业分项指数反而回升至上海疫情以来的最高点48.9%,为年内次高水平。8月EPMI就业分项指数重回景气区间,为51.1%,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是目前年内最高水平。近期疫情虽然导致服务业PMI环比回落,但其就业分项指数也小幅上升,8月达到46.7%,这也是目前的年内最高水平。

 

 

总之,3个不同来源和统计口径的就业相关指标均指向6月以来国内就业市场呈现回暖的态势,这意味着消费的先行指标就业、收入已经提前改善,这为年内消费增速进一步回升提供了基础。

 

 

 

 

 

五、收入分化收窄也有助于消费回暖


 

 

 

 

 

 

 

2020-2021年国内居民收入分化加剧。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增速差在这里两年间显著低于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收入中位数增速比平均数增速慢0.9百分点,2021年小幅收窄至0.6个百分点,平均水平为-0.75个百分点,但疫情前的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以前收入中位数与平均数增速差比疫情后快接近1个百分点。

 

 

 

这说明疫情有更多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被平均。这反映为收入水平越低的居民收入增速也越低,收入增速越高的家庭收入增速也越高。从居民收入构成看,2020年工资性收入增速下滑4.3个百分点,全年增速仅为4.3%,但财产性收入增速只下滑了1.2个百分点,全年增速仍高达8.7%。2021年情况有所好转。工资性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为6.9%,财产性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为7.2%。二者增速差明显收窄。也就是说,收入分化的根源主要在于财产性收入增速的快慢。

 

 

从疫情前的情况,消费增速其实与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关系更密切。2015年-2018年房价快速上涨周期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从5.6%加快至10.1%,同期社零增速从10.4%放缓至8.8%,二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2015-2018年,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从9.2%放缓至4.2%,这与社零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一致。实际上,这四年间,中等、中等偏下以及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均在下滑,中等收入偏以及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在加快。2015年以来收入分化已经出现蛛丝马迹。这些消费增速持续下滑,收入分化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分化情况明显改善。收入中位数与平均数增速差收窄是-0.2%,比2020年和2021年有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下以及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居民工资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速差明显收窄。虽然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对消费需求有重要的影响,但历史数据显示,收入分化也是重要因素,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对冲房价上升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上文提及当前年均招聘薪资大幅提升,而房价维持低迷,其实是有助于下半年消费需求的扩张。

 

 

 

 

风险提示:

 

 

 

 

 

疫情形势超预期,全球通胀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股票资讯吧 网站地图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风险提示 : 股票资讯网https://www.uxiaob.com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股票资讯吧本网站所有刊登内容,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访问者,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网站没有任何盈利目的,故仅供访问者参照使用。本网站已尽力确保所有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该资料的针对性、精确性以及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本网站不能作出最对应的方案。所以因依赖该资料所致的任何损失,本网均不负责。 除特别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他一切因使用本站而引致的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隐秘汇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损失,本站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Copyright © 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