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金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相比季报,中报和年报除了会披露基金全部的持仓外,还会披露一个指标,就是持有人结构,能够看到个人和机构的...
2023-05-29 3
近期有一个行业可谓是卷到了极致,各大玩家“各显神通”,挥泪大甩卖,纷纷“打骨折”,它就是汽车行业。说到汽车,作为今年稳定大宗消费的两个品种之一,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
这不,平地一声雷,“最高补贴9万元!东风旗下7大品牌在湖北大降价”的消息直接引爆了中国汽车业的价格大乱战。
这轮降价潮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对未来汽车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对我们的投资有何启示呢?
01、降价潮的背后
说到中国的汽车行业,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它的诞生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技术和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此后近30年的岁月中,常年霸榜。
国家也看到了汽车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在“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指导思想下,我国陆陆续续成立了众多的合资汽车公司。
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销数据也是一路狂飙,从1978年的生产18万辆和销售14.9万辆,到2009年的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从此之后一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数据来源:Wind,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但是市场大发展的背后,真正的技术却没有换来或者学来。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二:一是国外公司压根就没打算转移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比如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二是国内公司由于丰厚的利润分成,没有足够的自驱力。
为了改变汽车行业的落后局面,我国决策层尝试弯道超车。2012年,国务院颁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将新能源车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并同步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
在发展初期,确实存在不少浑水摸鱼的“新能源骗补公司”。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个阶段也为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15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逐渐走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心位置。
2020年,一家“鲶鱼”公司的到来,我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终于被彻底激活,从此走上开挂之旅。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Tesla)。
说起2020年前的特斯拉,连年亏损,马斯克后来表示2017年到2019年,是他一生中经历过的“最艰难的三年”。虽然Model 3订单在手,但由于产能严重不足,亏损逐渐扩大,公司财务状况堪忧。
就在特斯拉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伸出了橄榄枝。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奠基仪式,开始动工;9月底,全面验收通过;11月5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入试点生产;2020年1月,上海工厂制造的Model 3开始向用户交付。从开始动工到建好,特斯拉上海工厂仅用了10个月时间。
数据来源:Wind
上海工厂的产能释放,终于结束了特斯拉成立以来持续亏损的噩梦:2020年,净利润为8.62亿美元;2021年,净利润为56.44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为125.87亿美元。伴随着业绩的快速增长,特斯拉的股价更是从11.8美元涨至414.5美元,把马斯克推上了2021~2022年的全球首富宝座。
正是“鲶鱼”的到来,以及国内外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似乎跨越了临界点,呈现出快速爆发的景象。
数据来源:Wind,乘联会
然而,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繁荣的背后,却是传统燃油车的持续失血,整体来看属于“油电零和博弈”:2020年,燃油车零售1817.9万辆,新能源车零售110.9万辆;2021年,燃油车零售1715.7万辆,新能源车零售298.9万辆;2022年,燃油车零售1486.8万辆,新能源车零售567.4万辆。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3年7月1日,被称为最严苛排放标准的“国六b标准”将正式实施。不管是真让利还是清库存,日暮途穷的燃油车只能选择发起困兽之斗,不是湖北东北,也有可能是其他燃油车、合资车。
02、降价潮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燃油车的大幅降价影响下,势必会带来短期内销量的增长,毕竟“21万的C6全是缺点,12万的C6全是优点”。另外,很多专家预计车企促销战或持续至6月份(国六b标准在7月1日实施),因此不乏也会出现很多“等等党”。
相对应地,处于拔河另一端的新能源车的销量必然会受到冲击,原本计划购买新能源车的买家态度可能会发生一些摇摆,甚至临阵倒戈。
但是从中长期看,电动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超30%,2030年之前将达50%。
资料来源:乘联会
另外,中国汽车领域还有一个趋势逐渐显著,那就是国产化。最近几年,不少合资车品牌逐渐没落,不少品牌甚至退出中国市场。曾经占中国乘用车市场5成左右的日系和德系品牌,三年下来合计已不足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从2020年的35.7%,到2023年初已达50%以上。
在这一轮的降价潮中,除了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其实也有很多降价措施。但是相比燃油车的利润空间,很多造车新势力的毛利率很难支撑大规模的降价。很多新能源车品牌玩起了“明升暗降”的小把戏,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大多数新能源车品牌卖一台亏一台。根据2022年的财报数据来简单测算:蔚来卖一辆车亏11.9万,理想卖一辆亏1.5万,比亚迪卖一辆赚0.8万。摆在这些厂商面前的无疑只有一条路可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用户服务。
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受益的无疑是消费者。类比于当年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也是最初在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垄断下,经过山寨化的技术积累,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品牌纷纷崛起,如今Oppo、Vivo、华为、小米等不仅在中国稳稳扎根,甚至能大量出海到国外抢拼份额。
温室里的花朵遇到暴风雨容易夭折,而大海中的鲨鱼只有经过不断拼搏才能真正强大,就像《狂飙》中的高启强所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相关文章
目前,基金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相比季报,中报和年报除了会披露基金全部的持仓外,还会披露一个指标,就是持有人结构,能够看到个人和机构的...
2023-05-29 3
经历长久的低迷后,CRO、医疗服务板块今日开盘大涨。 场内基金方面,多数医疗相关ETF涨幅居前,板块内凯莱英、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等个股集体拉升。...
2023-05-29 2
问题一:机构持仓占比对基金业绩有影响吗?要怎么查? 机构被认为是聪明的、专业的投资者,他们在挑选基金的时候维度多样,程序严格,所以市面上流传着“...
2023-05-29 2
人间四月天,A股也颇有一番生机勃勃的春意,沪深两市的交易很是活跃。进入二季度,经济复苏,正在发生;市场主线也愈发清晰起来。二季度,市场会更好吗?基...
2023-05-29 1
经历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触底反弹”,近来的行情似乎有些“颠簸”。尽管沪指成功收复3300点,但市场分化却十分明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边...
2023-05-29 1
黄金又涨了! 自3月以来,黄金的价格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3月以来涨幅达10.91%。 今天,趁着越来越...
2023-05-29 2
从长周期的角度出发,医药一直是和消费齐名的长坡厚雪赛道。 虽然自21年6月以来,医板板块一直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医药生物(申万一级)指数历史最大...
2023-05-29 3
上证指数拉锯了一段时间,四月再次站上3300点。许多人此时陷入了“选择困难症”:犹豫是否可以加仓,又担心未来走势。明白追涨杀跌不可取,但底部买的太...
2023-05-29 2